延 伸
  昨天一大早,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濮存周就致電本報記者,譴責“3月8日晚上的網絡謠言”。他說,此次失聯的馬航370航班上,有數位南京書畫家及隨行家屬。他們的命運,牽動著家鄉父老鄉親的心。“可3月8日晚,微博、微信傳來‘飛機墜海、乘客待救’的好消息,我們奔走相告。不久,官方闢謠說是‘假消息’,讓我們火熱的心一下子降到冰點。”
  “上當受騙”的豈止濮存周——昨早8點10分,擁有161萬新浪粉絲的清華大學新傳院副院長陳昌鳳教授就發出道歉帖:“正在外地處理家事,昨晚接一可信朋友信息說馬航被搜到,以為真現奇跡,祈願並轉發。早晨得悉此為杜撰信息。誠懇道歉!也祈願奇跡出現!!!”
  讓陳教授信以為真的,是所謂“越南通訊社”3月8日19時32分快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失聯17個小時後,在北緯06°55'15''、東經103°34'43''海域,“被正在執行搜救任務的菲律賓海事船發現。機身破損較嚴重,但未解體。機艙大部位於水面以下,僅機尾部露出水面,但少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聚集在機尾部機艙,另有數十位攜帶水上救生器械的乘客漂浮在周圍約一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海面等待救援。越南海軍第五軍區政治處主任竇凱還大校稱,從現場情況來看,人員傷亡程度可能遠遠低於此前的預期……”
  當時,記者看到這條“有鼻子有眼”的外電,也曾大喜過望。見轉發者眾多,前天晚上8點51分,這位網名“巴蒂斯圖塔先生”的天涯網友終於浮出水面,說出實情:“在被拍磚之前,我還是承認了吧,這是我杜撰的。這隻是我的一個祈禱,畢竟飛機還沒有被髮現,希望真的會有奇跡……”
  網上隨即同聲譴責。但記者也註意到,包括杜撰者等不少網友“不服”,認為“是善意謠言,情有可原”。那麼,到底孰是孰非?
  濮存周對此當然不認同。他認為,這是對乘客親友心靈和情感的“二次傷害”,不可原諒,應該追究。
  “‘善意的謠言’也是謠言,因為它傳播或擴散非真實消息,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學博士、南京大學傳媒學教授陳堂發說,“善不善意”不能由發佈者自定義,而要根據公共倫理、社會道德以及時間、場合、動機、目的、後果等綜合考量。
  “善意的謠言”,首先要符合公序良俗。他舉例說,醫生有時為安慰病人、鼓勵配合治療,會說“不要緊,個把月就出院”、“一個小手術、切個闌尾”之類。只要不是刻意隱瞞病情,這類符合醫學倫理、有利患者康復的善意“謠言”,通常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
  相反,無中生有編造所謂“越南通訊社”消息,嘩眾取寵,則有損社會公共秩序和公眾情緒。名為“善意祈禱”,實為在情緒起伏、正處於最脆弱狀態的機上乘客、機組人員親友的傷口上撒鹽。這種混淆視聽的謠言,何善之有?“起碼不道德!應該遭到社會輿論的唾棄!”陳堂發說,慶幸的是,造謠者及時“自首”,負面影響尚處於可控範圍。
  對杜撰這一謠言者,是否應追究法律責任?南大法學院肖澤晟教授認為,如果“越南通訊社”謠言擴散後,直接影響、干擾了搜救工作,或者導致搜救意識鬆懈、措施滯後,“損害後果”嚴重的,就當追究造謠者責任。至於其初衷是否出於“善意”,並非法律的擋箭牌。
  “那天晚上,我也轉了那條假消息。”昨天,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的於教授愧疚而又坦誠地告訴記者,平時總教育學生要“自覺履行自媒體把關人職責”,可攤到自己,核實求證的意識就淡了,為師不尊。她反思道,這條假消息是從微信流向微博擴散的,相對於微博,點對點、“朋友圈”傳播的微信,監管核實近乎空白,這給我們新的警示和研究空間。本報記者 林 培  (原標題:“善意的謠言”也不可輕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r76urvgx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